js06金沙手机版
js06金沙手机版
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于11月24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的主题展开对话。世界是如何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有何异同,面临怎样的挑战?中国式现代化对全球乃至人类文明有何意义?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对此作出解读。
于运全:世界对中国的研究由来已久。在西方,研究中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早在13世纪马可·波罗时代,就出现了对汉学的关注。到20世纪中叶以后,汉学逐渐被“中国学”所涵盖,扩展至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运作、经济政策、科学技术、外交战略、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问题。2004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办的首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又正式提出“世界中国学”这个概念,其是立足于汉学、中国学的基础诞生的第三种中国研究学术形态,正被广泛接受。
于运全:海外政界、学界积极评价中国式现代化是既发展中国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英国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模仿或复制西方,这一概念反映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强大领导力。波黑前驻华大使科瓦切维奇认为,在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证明了自己的卓越领导能力。美中合作基金会执行主席约翰·米勒-怀特表示,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其成功对全世界来说是一种鼓舞,不仅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选择,也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参考。老挝国会副主席宋玛·奔舍那表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实现现代化,不仅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更重要的是走出了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保证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于运全: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和而不同”的关系。“和”在于,二者都在探索现代化的途径及人类文明新形态;“不同”在于,西方式现代化是偏“理念”工具的现代化,强调竞争,而中国式现代化是知行合一的现代化,强调互利共赢。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海外学界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改变了西方现代化模式长期主导的世界现代化发展格局js06金沙手机版,为世界各国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径。例如,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罗思义表示,中国无与伦比的现代化发展成就源于马克思主义与自身国情的成功结合,将社会主义运用于自己国家发展之中。相比于新自由主义、进口替代主义和基于有效需求控制的凯恩斯主义,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中得到验证,而其他三种经济理论则未通过实践检验。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借鉴。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意大利洛伦佐·德·美第奇国际学院副教授法比奥·马西莫·帕兰迪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中国的互惠互利理念,与西方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意大利中国问题专家罗科·拉科尔特表示,中国共产党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通过合作理念得以实现,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韩国先驱报》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通过和平发展来实现,为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机会。
于运全: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世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关注,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及中华文化在海外已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我们的调查显示,过去一年,全球23国民众认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更加彰显,对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平均认可度达到90%。其中,发达国家的认可度同比上升11.2%;发展中国家和全球青年群体好评度更高,均在90%以上。23国受访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和为贵”“仁政”“法治”“德治”等理念认可度超过92%,认为这些理念对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完善全球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详情